小兒鼻炎常見三種類型 鼻炎應怎么治療
鼻炎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的朋友都患有過敏性鼻炎,其實小兒也是鼻炎的易發人群,鼻炎發作,會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非常的難受。那么小兒鼻炎的癥狀有哪些呢?
小兒鼻炎的類型:
1、小兒慢性鼻炎
以鼻寒、嗅覺失靈為特征。慢性單純性鼻炎白天活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時鼻塞加重。側臥時,居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當臥向另側后,鼻塞又出現于另側鼻腔。鼻涕呈粘液性,常伴頭痛,頭昏,嗅覺減退等。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為持續性鼻塞,鼻涕呈粘液性或粘液膿性,可出現耳鳴,聽力減退,頭痛,失眠,精神萎靡等。
2、小兒急性鼻炎
起病時有輕度惡寒發熱,全身不適,鼻咽部灼熱感,鼻內發干、發癢、打噴嚏。1~2日后漸有鼻塞,流大量清水樣鼻涕,嗅覺減退,頭痛。3-4日后因繼發感染,分泌物轉為黃膿鼻涕不易擤出,鼻塞更重。如無并發癥,約1周左右恢復正常。
3、小兒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特征為反復發作性鼻癢,噴嚏,流大量清涕,以及發作時鼻粘膜蒼白,呈季節性或常年性發作。
癥狀:
鼻癢(小孩經常揉鼻子)、交替性鼻塞(經口呼吸造成咽干、咽痛)、打噴嚏(通常是突然和劇烈的)、鼻腔不通氣(嗅覺下降或者消失)、頭昏、頭痛。
感冒后持續性的流黃鼻涕、咳嗽達兩周以上。
長期口臭:因鼻塞不通,長期以口呼吸,以致口干舌燥,失去原本唾液對口腔的清洗作用;鼻竇炎所產生的濃液流到口腔或咽喉處,也散出臭味。
眼角有膿性的分泌物:鼻腔內發炎產生的分泌物,經由鼻淚管往上逆流到眼角處所致。
眼眶附近浮腫或有黑眼圈:鼻竇與眼眶相近,鼻竇發炎會阻斷眼眶附近的血液循環,深部的血管瘀塞,而由皮膚呈現出暗青紫色。
頭痛:慢性化膿性鼻竇炎一般地明顯局部疼痛或頭痛。如有頭痛,常表現為鈍痛或頭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間輕。
小兒過敏性鼻炎癥狀:遇粉塵、動物皮毛、花粉、吹空調冷風等過敏源,會連續性打噴嚏、鼻癢、鼻塞、流清涕、伴有耳悶、耳鳴。
小兒肥厚性鼻炎癥狀:多為持續性鼻塞,鼻涕呈粘液性或粘液膿性,可出現耳鳴,聽力減退,頭痛,失眠,精神萎靡等。會有嚴重鼻塞,長期張著嘴巴呼吸,導致咽喉干燥、惡心、干嘔、總有異物感、嗅覺減退。
小兒慢性鼻竇炎癥狀:鼻腔總有膿稠性分泌物,導致鼻腔持續性鼻塞,導致頭暈腦脹、精神恍惚、注意力不理智、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藥物性鼻炎癥狀:長期使用各種傷害鼻粘膜的鼻炎藥物或激光、手術,導致鼻腔持續性鼻塞、時常流鼻血。
萎縮性鼻炎癥狀:呼吸惡臭、鼻腔分泌物呈塊狀、管筒狀膿痂,不易擤出,用力摳出干痂時,有少量鼻出血。
小兒鼻炎的癥狀表現有很多,在發現病情的時候要及時進行治療。那么,小兒鼻炎如何治療?
目前對兒童慢性鼻炎沒有最佳治療方法,不過其治療原則是消炎消腫,通氣引流和盡量維護鼻粘膜的生理功能,同時要注意對鼻炎病因的處理,可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或鼻炎康片,霍膽丸等中成藥藥物口服。
而兒童鼻竇炎往往是由于鼻息肉引起鼻竇開口阻塞,無法與外界相連接通,而引起鼻竇感染導致的。鼻竇炎的根治一般需要從其病癥著手,首先緩解病癥,慢慢深入治療直到治愈。對于急性鼻竇炎,除抗生素治療外,根據情況還可能需要利用激素類藥物和減充血劑如麻黃素類藥物點滴鼻腔,以開放鼻竇開口。對于慢性鼻竇炎,可首選藥物治療,或利用負壓吸引,上頜竇穿刺等,同時利用減充血劑如麻黃素類藥物點滴鼻腔,在醫師的指導下合用中藥治療。
并不是藥物治療就是最好的手段,有時適當的手術治療也可能取得不可預料的好效果。對鼻炎患兒來說,治療的安全性必須放在首位。有些家長因為擔心手術治療可能會有后遺癥,堅持給自己的孩子進行藥物治療。不過臨床上,因長期濫用藥物而發生藥物性鼻炎的病人也不為少數,這類型的病人往往表現為鼻腔異常干燥或鼻塞嚴重,嗅覺受損,并且難以修復。因此,對于這類慢性的,藥物治療超過8周以上沒有明顯效果的患兒,建議采用手術治療。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