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過敏性紫癜有四大因素 有五種不同類型
小兒過敏性紫癜是最常見的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其病變主要累及皮膚、黏膜,胃腸、關節及腎臟等部位的毛細血管壁,使其滲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癥狀,可見還是很嚴重的,需要引起一定注意,那么,小兒過敏性紫癜是由什么原因而引起的呢?
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病因有:
感染因素
最常見的細菌感染為β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傷寒桿菌,肺炎球菌和假單胞菌等,以上呼吸道炎較為多見,也可見于肺炎,扁桃體炎,猩紅熱,菌痢,尿路感染,膿皰瘡,結核及病灶感染(皮膚,牙齒,口腔,中耳)等,病毒感染中有風疹,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肝炎等,寄生蟲感染也可引起本病,以蛔蟲感染多見,還有鉤蟲,鞭蟲,絳蟲,血吸蟲,陰道滴蟲,瘧原蟲感染等。
食物因素
主要是動物性異性蛋白對機體過敏所致,魚,蝦,蟹,蛤,蛋,雞和牛奶等均可引起本病。
藥物因素
如氯霉素,鏈霉素,異煙肼,氨基比林,阿司匹林,磺胺類等藥物均有引起本病的報道。
其他因素
昆蟲咬傷,植物花粉,寒冷,外傷,更年期,結核菌素試驗,預防接種,精神因素等均可引起,另外在血液透析病人,淋巴瘤化療后病人及Guillain-Barre綜合征病人中,也有引起過敏性紫癜的報道。
過敏性紫瘢是機體對某些物質發生變態反應引起的毛細血管廣泛的炎癥,多發生于兒童及青少年,其臨床可分為五種類型:
單純紫瘢型:此型以皮膚出血為主,典型表現為雙下肢臂部見對稱型分布,分布于肢體伸側及關節周圍,暗紅色斑丘疹,高出于皮膚表面,加壓后不退色,分批出現,重者可伴有蕁麻疹及多形性紅斑,甚至兩個合成一個大包皮,中心有血性物質在,約2-4周消退。
腹型,除皮膚紫瘢外,還有腹痛及其他胃腸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嘔血,便血,主于臍周發作性疼痛,有時可發生腸套疊,有時腹痛發生在皮膚紫瘢之前容易誤診為急腹癥,此乃胃腸粘膜有紫瘢出現之故。
關節型,除皮膚皮疹尚有關節受累,雙膝肘關節出現疼痛紅腫。
腎型,除皮膚皮疹外尚有腎臟受累的癥狀,如蛋白尿,血尿,管型 ,少數有浮腫,高血壓 ,有腎改變的恢復快,易發生,通過呼吸道感染等即易出現血壓少數轉為慢性腎炎。
混合型,同時有二種類型混合在一起即稱混合型,大多數皮膚皮疹后均見腎臟改變,有鏡下血尿的可達20%。
兒童如果患上了過敏性紫癜,可采用以下中醫療法進行治療:
血熱妄行主證 起病較急,病前多有外感風熱史,出血傾向較重,皮膚出現較多瘀點瘀斑,斑色鮮紅,或伴鼻衄、齒衄、嘔血、便血、尿血,甚則可見壯熱面赤、煩躁口渴、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絳或有瘀斑,苔黃燥,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化斑。
方藥 方選清瘟敗毒飲加減。生石膏10~30g(先煎)、知母3~9g、水牛角片10~30g(先煎)、生地6~12g、玄參3~9g、丹皮3~9g、牛蒡子3~9g、赤芍3~9g、黃連3~6g、梔子3~9g、黃芩3~9g、紫草3~12g等。
加減 若風熱未退者,加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鼻衄量多不止者,加血余炭、仙鶴草、白茅根。血尿者,加大薊、小薊、仙鶴草。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煩躁不寧者,加青黛、鉤藤。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
氣不攝血主證 紫癜反復出現,皮膚瘀點瘀斑色較淺,常伴衄血,面色萎黃或蒼黃,唇甲不華,神疲乏力,頭暈心慌,納少肌瘦,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 益氣攝血,滋養化源。
方藥 方選歸脾湯加減。黃芪6~9g、黨參(或人參)6~12g、白術3~9g、熟地3~9g、當歸6~9g、白芍3~9g、阿膠6~18g(烊化)、三七粉1~3g(沖服)等。
加減 肢冷便溏者,酌加肉桂、炮姜炭。腎虛精虧者,加山萸肉、女貞子、菟絲子、鹿角膠。血熱者,加生地、丹皮、黃芩。氣滯血瘀者,加桃仁、紅花、蒲黃。大量出血而見陽氣欲脫者,加服獨參湯治之。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