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后會出現并發癥 剖腹產后子宮疼痛怎么辦
何謂產后并發癥?嚴格講,產后應該是沒有并發癥的,教科書上只有分娩并發癥。如果在分娩的時候處理適當的話,是不應該有并發癥的。但是如果孕婦有內科疾病,或者是有妊娠并發癥,那么它可能在產后會延續一段時間。比如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產后血壓可能持續升高,也可能恢復正常。產后的處理恰當與否還是很重要的。而有的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產后會變成慢性高血壓。再比如妊娠糖尿病,有的產婦在妊娠時出現的糖尿病,當分娩之后,有的產婦血糖就恢復正常了,而有的則糖尿病持續存在。當然這與妊娠是糖尿病的誘發因素之一有關。分娩并發癥不都是在妊娠期間就有跡象的,很多分娩并發癥是在分娩這個特定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
需要剖宮的妊娠并發癥
1、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經治療無效,需迅速結束分娩,而無陰道分娩條件者。
2、妊娠合并心臟病,而無陰道分娩條件者。
3、有前次剖宮產史或手術疤痕史者,手術時間不足兩年,或手術后有并發感染或傷口裂開史,此次胎兒較大、臀位等,不利于陰道分娩者。
剖宮術有絕對指征和相對指征兩種。絕對指征如重度頭盆不稱、骨盆狹窄等;相對指征應結合臨床癥狀,并征求產婦及家屬意見,在保證母嬰安全的前提下作出正確決定。
剖宮產可能引起產后并發癥嗎?
專家建議孕婦如果自身情況允許,還是盡量選擇自然分娩。原因是不同的分娩方式,在產后出現的情況也有所不同。順產是最自然的分娩方式,對孕婦身體的影響最小。但剖宮產畢竟是一種手術,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而且剖宮產手術也可能會引起一些并發癥。
不管是用哪一種方式做剖宮產,都會在腹部造成傷口,手術中可能發生一些并發癥,如:子宮裂傷、膀胱損傷、輸尿管損傷、大血管破裂而致大量出血、術后腸道粘連等。對胎兒也可能會有一定的傷害。
1、子宮內膜炎
產后細菌感染,是剖宮產最常見的合并癥。產程或破水時間過長,產時陰道檢查次數過多,或手術時間過長,開刀前孕婦有貧血、或開刀過程中出血過多,都容易并發炎癥。
2、切口合并癥
主要是切口細菌感染,傷口裂開。導致傷口感染及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其次是:孕婦患有糖尿病或營養不良、貧血等。手術時間過長。選用的引流管或縫線的性質。切口縫合的技術。其他因素如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以前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等,都會影響切口的愈合,一旦切口愈合不佳,就增加了切口裂開的可能。
3、泌尿系統并發癥
剖宮產后并發尿路感染的機率較多,僅次于子宮內膜炎。因手術時需要插導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經尿液檢驗或尿液細菌培養,就可以確定診斷。
4、胃腸道合并癥
由于麻醉藥(全身麻醉)或術后止痛劑的使用,影響腸道蠕動功能,出現腸麻痹,發生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一般在24小時后隨著腸道功能恢復,癥狀就可以消退,如上述癥狀持續存在,腹脹腹痛加重,就需注意有腸梗阻的可能了,應及時處理。
5、敗血癥引起盆腔血栓性靜脈炎
有極少數的子宮內膜炎或切口感染會導致敗血癥,引發盆腔血栓性靜脈炎,剖宮產產婦的發病率要比自然分娩的產婦多,發病部位在盆腔的右側較多。
剖腹產后子宮疼痛怎么辦
一般情況下,醫師會開幫助子宮收縮的藥物,有些產婦對于子宮收縮藥的反應較強,就會感到強烈的子宮收縮痛。另外哺喂母乳的產婦,由于寶寶在吸吮的時候會刺激媽媽的腦下垂體后葉分泌催產素,引起子宮收縮,故疼痛也會較厲害。
如果產后痛很強烈,引起身體不適或焦慮,甚至失眠,則可以嘗試采取下列方式改善:告知醫師,視情況停止使用子宮收縮藥。請醫師開鎮靜止痛藥物。下床活動,幫助子宮排空。采用俯臥姿勢,可能會減輕疼痛。避免吃刺激性或冰冷的食物。
子宮也可能會感染,尤其是破水時間過長、有羊膜絨毛膜炎或是胎盤娩出時借助器械的產婦,惡露會有異味,并有膿樣分泌物,子宮有很嚴重的疼痛及觸痛感,甚至出現發熱、畏寒等感染的全身癥狀。
應對術:子宮疼痛的處理方法大多是使用抗生素、止痛藥,并加以適當引流。還有極少數感染是因子宮內感染物無法排出,這就必須利用手術取出感染物了。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