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性不孕是由什么引起 女性不孕要如何預防
女性子宮性不孕要如何預防呢?這是一種很常見的不孕癥狀,所以需要特別關注預防。育齡女性不僅要了解子宮性不孕的原因還要掌握具體的預防方法,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其影響生育能力。
子宮性不孕是由什么引起
宮頸管閉鎖(15%):
宮頸管閉鎖與狹窄常常是由于人流手術后引起的,主要也就是人流手術中吸宮時宮頸擴張不充分,或帶著負壓取出吸管,或是醫生的操作不當等等,給女性的子宮內膜帶來損傷,最終的結果也就是導致不孕的發生。出現這種情況的女性常常會感到下腹周期性的疼痛,在檢查的時候會發現陰道呈紫藍色,宮頸舉痛明顯,宮體稍飽滿、活動,有壓痛。
宮頸管位異(10%):
慢性盆腔炎或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可引起子宮極度后傾、后屈或前屈,從而不利于精子的上行。此外宮頸延長、過短或宮頸脫垂亦可能改變了宮頸外口與后穹窿之間的正常的位置關系,妨礙精子上行。
宮腔粘連(10%):
由于手術、刮宮、電灼和藥物腐蝕等原因導致宮內膜損傷和感染引起的子宮頸管和子宮基層粘連、宮腔變形、月經失調和不孕綜合征。
發育不良(5%):
子宮發育不良又稱幼稚子宮,一般指青春期后子宮仍小于正常。單純小子宮不一定是不孕的直接原因,若卵巢同時發育不良,才是造成子宮性不孕的直接原因。
子宮畸形(5%):
子宮畸形是否影響生育,需視畸形的種類和程度而定。這種病人大多無明顯自覺癥狀,但也有一些表現為原發性閉經和月經不調,如月經稀發、月經過少、痛經或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還有一些表現為生殖器和乳房發育不良,如性幼稚型、乳房和第二性征發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等。有一些患者即使能受孕,也因宮腔不能隨之擴大,易發生流產、早產、胎位異常、胎盤位置異常或死胎等。
子宮肌瘤(10%):
子宮肌瘤是性激素依賴性腫瘤,較小的子宮肌瘤很少影響妊娠,但體積較大和黏膜下肌瘤則可引起不孕和流產。
子宮內膜炎(5%):
子宮內膜炎癥可導致行經、生殖、屏障作用、排泄和內分泌功能失調,贏球不孕。
內膜功能不全(10%):
子宮內膜功能不全可分為子宮內膜萎縮,子宮內膜異常增生,以及黃體期內膜功能不會三種主要類型。
子宮內膜息肉(5%):
子宮內膜息肉充塞宮腔,妨礙精子和孕卵存留和著床,引起不孕。
需要預防子宮性不孕,應該怎么做呢?
子宮性不孕的預防方法
減少高脂食物:高脂肪食物促進了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而子宮肌瘤的形成與大量雌激素刺激有關,堅持低脂肪飲食,要多喝水、按照最新推出的4+1金字塔膳食結構來攝取必要的營養。忌食辛辣、酒類、冰凍等食品。
不要縱欲亂性:性生活放縱,尤其是與多個男子發生兩性關系,子宮則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如不潔的性交,病原體可經陰道進入子宮腔內,引起子宮內膜感染。
積極避孕:據調查,墮胎3次以上,子宮患病及發生危害的可能性顯著增加。如果反復多次人工流產,很容易造成宮腔感染、宮頸或宮腔粘連,導致繼發性不孕。
嚴防產后宮脫:產后不注意休息,經常下蹲勞動或干重活,使腹壓增加,子宮就會從正常位置沿著陰道向下移位。
注意觀察月經、白帶是否正常:如發現白帶增多,經期出血異常要及時就醫,并作相關的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想要避孕宮頸生病帶來不孕的禍患,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做好以下幾點:
1、房事要規律。夫妻平時在行房的時候,要規律的進行性生活,注意性衛生,避免濫交染上性病而影響到健康。
2、避孕要科學。不準備要孩子的夫妻,在行房的時候要做好避孕措施,降低人流給宮頸的傷害,不給病菌感染宮頸的機會。
3、有病要早治。平時若被陰道炎等婦科炎癥纏上,或有月經不調、痛經等情況的出現,就要及早的進行治療,避免病情變重而影響到生育。
4、呵護好宮頸。當宮頸因器械、性交而裂傷時,需及時到醫院讓專業醫生進行縫合。同時要定期到醫院檢查,發現宮頸患有炎癥或囊腫、息肉等疾病時,要對癥盡早的治療。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