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癥狀及其臨床表現
妊娠合并心臟病是產科嚴重的合并癥,是中國孕產婦死亡的第3位原因,占非直接產科死因中的第一位。由于妊娠子宮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臟負擔,分娩時子宮及全身骨骼肌收縮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臟,產后循環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變的心臟發生心力衰竭。同時,由于長期慢性缺氧,致胎兒宮內發育不良和胎兒窘迫。臨床上以妊娠合并風濕性心臟病多見,尚有先天性、妊高征心臟病,圍產期心肌病,貧血性心臟病等。妊娠合并心臟病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以風濕性心臟病最多見,約占65%到80%,其次為先天性心臟病(20%到35%),為貧血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均較少。此病應引起足夠重視。那么,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癥狀有哪些?
妊娠時血液總量增加約30~40%,心率加快,每分鐘心搏出量增加,至妊娠32~34周達最高峰,此時心臟負擔亦最重,此外,水、鈉的潴留、氧耗量的增加、子宮血管區含血量的增加、胎盤循環的形成以及因橫膈上升使心臟位置改變等,均使心臟的負擔隨妊娠期的增長而逐漸加重。分娩期心臟負擔的增加更為明顯,第一產程每次宮縮時,增加了周圍血循環的阻力和回心血量,臨產后,每次宮縮約有300~500ml血液自宮壁進入中心循環,使心排出量增加約20%,平均動脈壓增高約10%,致左心室負荷進一步加重。第二產程除宮縮外,腹肌與骨骼肌亦收縮,周圍循環阻力更增,加上產時用力迸氣,肺循環壓力顯著增高,同時腹壓加大,使內臟血涌向心臟,故心臟負擔此時最重。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后子宮縮小,血竇關閉,胎盤循環停止。存在于子宮血竇內的大量血液突然進入血循環中,使回心血急劇涌向心臟,易引起心衰;另一方面,由于腹內壓驟減,大量血液都郁滯于內臟血管床,回心血嚴重減少,造成周圍循環衰竭。
產后1~2天內,組織內潴留的水分進入血循環,致體循環血量有再度短暫的增加,心臟負荷又有所加重。
由于上述原因,心臟病孕婦在妊娠32周時、分娩期及產后3天內心臟負荷最重,易發生心力衰竭。因此,對心臟病合并妊娠者,在處理上應倍加注意。
心臟病對胎兒的影響,與病情嚴重程度及心臟功能代償狀態等有關。病情較輕、代償機能良好者,對胎兒影響不大;如發生心衰,可因子宮淤血及缺氧而引起流產、早產或死產。
(責任編輯:李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