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種狀況必須選擇剖腹產
剖腹產和順產,你更傾向于哪種呢?這是最常見的兩種分娩方式,很多醫生和專家都會建議準媽媽選擇順產。但是,如果出現以下狀況就必須要選擇剖腹產了哦,為什么呢?一起來看看吧。
14種狀況必須選擇剖腹產
胎兒窘迫:這是由于胎兒缺乏氧氣而陷于危險狀態,也有可能胎死腹中,倘若心跳少于120/min情況就更危急。
胎兒過大:胎兒體積過大無法經由骨盆腔生產。例如:糖尿病母親就會有胎兒過大的障礙。
骨盆過小:有些身材過于矮小的母親因骨盆過小沒有足夠空間讓胎兒經由骨盆腔生產。
不正確的胎位:正確的生產應是胎兒頭頂先露出來。而不正確的胎位如臂先露產式(BreechPresentation)、面先露產式(FacePresentation)、枕橫位(TransversePosition)等。
輕度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患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綜合癥的母親,胎兒將無法從胎盤獲得足夠的營養與氧氣,也不能承受生產過程所帶來的壓力。
自然生產過程無法繼續進展:因母親子宮收縮程度薄弱,子宮頸擴張不足,胎兒無法產出。
胎兒未成熟:未成熟的胎兒會較虛弱,通常胎兒小于36星期,以及小于5磅,可能不能承受自然分娩的壓力。
胎兒體積比實際月份小:不健全的胎盤導致胎兒營養及氧氣供應量不足結果導致胎兒虛弱,體形比實際月份小。
前置胎盤:又稱低位胎盤。若是胎盤附著在子宮部位過低會導致出血以及阻擋了胎兒出生通道。
胎盤剝離:通常胎盤剝離是由高血壓或創傷所引起而導致陰道出血的緊急狀況。
卵巢囊腫:母親的卵巢患有囊腫會阻礙胎兒的出生。
子宮肌瘤:母親子宮患有肌瘤會阻礙胎兒出生。
產婦罹患某種病癥:例如:糖尿病、腎臟病等等,對于母體和胎兒都會形成壓力。
曾經接受剖腹分娩手術者:這是最普遍接受剖腹分娩手術的指標。因為以前曾接受剖腹分娩因而子宮較易受傷,再決定用CaesareanDelivery可減低子宮破裂的風險。
那么,選擇了剖腹產的分娩方式就再來了解剖腹產的要素都有哪些吧。
剖腹產的7要素
母體方面:骨盆狹窄阻礙產道;有剖腹產史;產前出血,為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妊高癥或心臟病;生殖道有感染。胎兒方面:胎位不正;胎兒過大,頭盆不稱;胎兒宮內窘迫,胎心音發生變化或胎兒缺氧;多胞胎懷孕。
術前檢查:術前要做一系列檢查,包括孕婦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既往病史、現在體檢結果、血型、肝功能、HIV病毒、丙肝、梅毒,以確定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狀況。
剖腹產手術準備:住院時間由醫生根據胎兒情況決定,按約定時間在手術前一天住院,以接受手術前的準備。手術前夜晚餐要清淡,午夜12點以后不要再吃東西,以保證腸道清潔,減少術中感染。術前測生命體征,聽胎心,胎心在120~160次/分為正常。確認身上沒有飾品,備皮、取血、插尿管,送進手術室。
消毒麻醉:消毒范圍從胸骨以下到大腿上1/3處。選擇硬膜外麻醉,麻醉師通常都會在腰椎第3~4節之間,輕輕插入一根硬膜外管。藥物經過管子緩慢釋放,準媽媽依然保持清醒狀態,但痛覺消失。
手術:開始醫生會在下腹壁下垂的皺褶處,做一個15~20cm的橫切口。第二個切口會在子宮下段,可以減少對子宮體的損害,減少再妊娠的危險。縱切口只在緊急時使用。羊膜打開后,胎兒和胎盤就可以被取出來了。有時醫生為了幫助孩子娩出,會用手掌壓迫你的宮底。
新生兒處理:將新生兒擦干,吸出口鼻中的黏液。兒科醫生會給他查體,做出評估生存能力的APGAR評分,包括心跳、呼吸、反射、肌張力、膚色。量體重、身長、頭圍,扣下新生兒的第一個腳印,就可以抱給他的父母了。
手術結束:給產婦做子宮和皮膚的逐層縫合,傷口皮膚對合后做包埋縫合,縫線成分人體可以吸收,從外表看來只是一道細線。傷口大約五六天后可以愈合,如果不是瘢痕體質,以后傷疤就像皮膚的一道皺褶。
希望以上的介紹可以增加準媽媽對于剖腹產的了解哦。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