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須知:寶寶輸液叉棍舉太高影響藥效
寶寶生病,輸液被很多家長認為是治愈疾病的立竿見影的方法。那么,在輸液過程中家長要如何護理自己的小孩呢?
寶寶生病輸液在各大醫院的輸液室已經成為一景:家長們舉著叉棍陪著寶寶到處走,甚至還有人抓住商機,專門從事輸液室叉棍兜售。不少家長反應,寶寶輸液時愛哭鬧,尤其不愿意呆在同一個地方不挪動,于是,寶寶要走動,家長就成了“人工舉瓶器”,為了省力,平常撐衣架用的叉棍成為了家長們陪同走動的“利器”。初春時節,天氣變化大,嬰幼兒稍不留意就會生病掛水,家長們陪同時到底該注意些什么呢?
“叉棍”一族 家有生病寶寶沒辦法
“這個叉棍是寶寶第一次掛水時買的,后來每次掛水都要帶著。”在婦幼保健院的輸液室里,帶著小孫子掛水的王阿姨介紹,“寶寶現在10個月,會爬了,平常喜歡出去玩,掛水時除了戳針會哭之外,就是坐不住,每次都是我或者孩子媽媽抱著,爺爺或爸爸給舉著藥水,一會就要出去轉一圈,否則就哇哇大哭。有時候我們寶寶不哭,但看見別的寶寶哭,他也跟著哭,最后只有帶出去轉一圈,才能安分。”
王阿姨介紹,寶寶平常都還算乖,就是生病了才不安穩,“開始都是爺爺和爸爸舉著,他們還得輪換,因為時間一長就會手酸,叉棍的好處是可以省力,沒辦法,我們就只希望寶寶少生病!”
留置針 最怕寶寶誤拔出血
據觀察,醫院輸液室里還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用絲襪給孩子套在頭上,保護孩子頭上的留置針,看著像電影里強盜的“嬰兒版”,讓人看著哭笑不得,連護士們都表示家長很有創意。
前陣子,80后馬女士家6個月大的兒子因為肺炎住院,“因為要天天掛水,醫院就給用了留置針,第三天,寶寶可能是覺得腦袋上紗布纏著針有點癢,小手扯紗布,連著留置針一起扯下來了,幸好我們及時發現,壓了三分鐘才把血止住。”馬女士介紹,“留置針是軟的,可以用3天左右,最多4天,就得重新戳針。這主意是因為寶寶越小越不好找血管,但是用了之后,我們幾乎不能睡覺,生怕寶寶亂動拔出來,雖然只出過一次血,但我們還是覺得很心疼。”
馬女士介紹,寶寶用留置針,家長會特別累,也只有留置針拔出來的那天,是她和家人覺得最輕松的一天,“否則生怕寶寶亂動,不過,留置針也不是萬能的,一旦護士發現針推不進去或者有腫的痕跡,也只有重新扎針。”
醫生提醒:別走太遠 叉棍別舉太高
“嬰幼兒掛水與成人最大的不同是血管細,不好找,尤其是小胖墩的脂肪厚,更是如此,因此,他們掛水通常第一選擇在頭部,然后才是腳或手。”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普兒科主任張坤明介紹,現在給嬰幼兒掛水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鋼針,孩子一動,容易戳破血管,重新戳針后會更難哄;另一種是留置針,是軟的,但也要家長時刻觀察,防止腫脹或是誤拔出后出血等狀況。“這其中最需要提醒的是孩子輸液時,家長盡量陪孩子留在輸液室,即便有走動也限于50米以內。”
張坤明提醒,每個孩子的體質不一樣,有的孩子輸液時可能出現休克等不同的緊急反應,醫生緊急處置時通常是爭分奪秒,跑太遠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另外,叉棍是尖的物體,抓在手上移動要防止誤傷;而且,家長舉的高度越高,壓力越大,流速越快,這對孩子的心臟和藥效都會有影響。”
扎針前 一定要叫醒孩子
張坤明介紹,孩子是否“掛水”,應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有些人誤以為只有“掛水”才算治病,孩子稍有頭痛腦熱,便要求醫生“掛水”,其實用藥原則是越簡單越好。
即使非要“掛水”,時間也不宜持續太長。如果決定“掛水”,家長可幫助孩子做好“掛水”前的準備:病情許可的,可讓孩子吃些東西。嬰幼兒喂奶以半飽為宜,防止靜脈穿刺哭鬧時吐奶;大點的孩子可以吃飽,并排出大小便,以減少“掛水”時大范圍的活動,防止針頭移動或脫落;如孩子已睡著,穿刺前最好輕輕喚醒,以免突然疼痛刺激引起驚恐;靜脈穿刺有些疼痛,對于有自制力的大孩子,可先行勸說,鼓勵他勇敢接受。如一時說服不了,可采取適當的強制措施,但不要恐嚇、訓斥。靜脈穿刺時,家長可協助護士操作。
護理兒童 家長要注意:
(1)媽媽須和孩子在一起,便于經常喂奶或喂食。給孩子進食時須抬高上半身,有嘔吐者可少量多次地喂給,以防食物吸入氣管導致窒息。
(2)對于精神緊張或煩燥不安者,醫生會給予適量鎮靜藥(如肌肉注射冬眠靈和非那根或口服水合氯醛等),以防兒童手足亂動至針管回血阻塞或將針頭拔出。
(3)對高燒患兒,為了降低其體溫,可減少蓋被,并多喂涼開水。
(4)輸液過程中兒童尿量明顯增多,無論何時尿濕了衣褲,都要及時更換,以防褥瘡。
(5)計數液體滴數,要根據不同病情控制輸液速度,可先向醫護人員請教。(6)輸入液體還剩10—15毫升時,及時通知護士換藥瓶或拔針,以防液體滴完后將空氣擠入血管內。
家長須知:輸液反應基本特征
輸液如同用藥一樣,人體有時也會發生不良反應,即輸液反應。據統計,最常見的輸液反應為發熱反應,約占80%以上。一般認為,輸液反應基本特征如下:
(1)在輸液的過程中,患兒突然畏寒或出現寒戰,數分鐘后發熱,體溫迅速上升至39℃—41℃或更高;
(2)輸液反應一般多發生在輸液開始后30—60分鐘內,滴入液體100—250毫升時;
(3)通常在停止輸液后數小時或使用鎮靜、脫敏藥后,患兒畏寒或寒戰現象消失,體溫能較快地恢復正常。
一旦發現患兒出現輸液反應,應立即減慢輸液速度或停止輸液;若患兒的病情還需要輸液,應及時更換輸液管、藥物及液體;注射非那根,嚴重者(發生休克)常規靜脈注射地塞松,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療。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