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寶寶免疫力?十個招數讓寶寶免疫力有效提升
作為爸爸媽媽,最希望寶寶有強大的免疫力,可以少生病。但是在育兒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往往采取了自認為能夠幫助寶寶提高免疫力的方法,結果就是跳進了免疫的陷阱。
提升免疫力8個誤區
如何提高免疫力,成為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一聽說有能提升免疫力的方法,就不計代價、不顧后果地給寶寶用,結果走入了很多誤區。
誤區1:只吃細糧,不吃粗糧
作為營養素的主要物質蛋白質倘若攝取不足,免疫機能就會下降。對于補充蛋白質,人們總覺得給寶寶吃得越精細越好。其實不然,粗糧可提供細糧所缺乏的營養成分,達到平衡膳食、合理營養的目的。
溫馨提示:寶寶1歲之后,吃固體食物是最合適的選擇。
誤區2:不允許寶寶生小病
天氣一冷,媽媽怕寶寶著涼,就不讓寶寶出門。這么一來,寶寶的呼吸道長期得不到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鍛煉,更容易感染疾病。
不得病的寶寶永遠沒有免疫力。對于一些小病,媽媽只需要認真對待,密切觀察,不必驚慌。很多研究證實,寶寶經?;家恍┬〔?,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對預防嚴重的疾病很有好處。
溫馨提示
1、別輕易認為身體常生病的寶寶就是抵抗力差。很多常生病的寶寶會在4歲后患病次數逐漸減少,所以并不見得是抵抗力差。
2、 想寶寶少生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日常戶外運動和身體鍛煉,逐漸提高寶寶的體質和免疫機能,增強自身抗擊病毒細菌感染的能力。
誤區3:過于干凈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干凈,寶寶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會減弱,并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給寶寶創造的環境不是不讓他接觸細菌,而是要控制接觸細菌的濃度。平時要保持的是空氣清潔,而不是無菌。寶寶少量地、經常地接觸細菌,對增強免疫力非常有利。
溫馨提示:平時只要使用一般的肥皂和水就能達到清潔目的,不需要用消毒劑消毒,也不要每天都使用。
誤區4:重視室內活動,忽略戶外活動
如果擔心天氣變化、外面空氣污濁、溫度下降、易造成寶寶生病,所以就門窗緊閉,這樣做是完全不對的。
從病菌、灰塵種類或總量來說,屋里一定比外面少,但從某一種細菌或病毒的濃度來說,屋里比外面多。病毒和細菌達到一定濃度才能致病,而密閉的環境有利于細菌和病毒的繁殖,通風的房間細菌濃度明顯降低。
每天帶寶寶到戶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有利于免疫系統正常工作。尤其是新生兒,每天的日曬可以有效防止佝僂病和尿布疹的發生。
溫馨提示:定時打開門窗換氣,保證寶寶的房間空氣流通。每天至少換氣兩次,時間選擇在上午9~11點和下午3~5點空氣污染低的時段,每次不少于45分鐘。
誤區5:提高免疫靠藥物
除了接種疫苗外,其他藥物和免疫調節劑具有一定的抗御疾病能力,但其中所含的抗體,并不是針對某一種特定細菌或病毒的特異性抗病物質,因此不是萬能的預防藥。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丙種球蛋白。長期反復使用,會抑制自身合成丙種球蛋白的能力,降低抗病力,還有可能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甚或肝炎、艾滋病等。一般來說,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寶寶是不需要的,若出現了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可以酌情選用。
溫馨提示:在為寶寶選擇免疫調節制劑之前,最好到醫院進行免疫功能測試,切忌盲目使用,否則不僅無助于增強寶寶的抗病力,反倒可能招災惹禍。
誤區6:動不動就用抗生素
感染不是很嚴重時盡量不要用抗生素,最好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統得到鍛煉。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敵人”時,已經訓練過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出有針對性的免疫力,從而保護身體安全。濫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藥性,也會引發其他疾病。
誤區7:輕睡眠重玩耍
寶寶一天天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玩耍成了生活的主導。為了寶寶不哭鬧,為了減少自己看護的疲勞,大多數媽媽就依著寶寶想玩就玩,結果導致寶寶睡眠不足。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體迅速恢復,尤其在寶寶疲勞和疾病前后,休息和放松更不容忽視。
溫馨提示:每天應保證新生兒睡16~20小時,6~12個月的嬰兒每天睡14~15小時。
誤區8:少喝水多污染
外出時媽媽圖方便不給寶寶帶水,也不注意周圍環境的污染情況,結果給寶寶帶來傷害。
外出最好給寶寶背著水壺,隨時可以喝水。多喝水能保持黏膜濕潤,是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生活中也要注意周圍及室內的污染情況,多帶寶寶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綠地等地方做戶外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10個招數提高寶寶免疫力
第1招: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梢哉f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機會。
第2招: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在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于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生后,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并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
第3招: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父母們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第4招:規律的生活習慣——讓生物鐘有節奏地轉動
父母足夠耐心地對待孩子,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規律。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帶寶寶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玩一玩,對身體大有益處。
第5招:均衡飲食——提升防御功能
孩子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鮮蔬菜水果品種盡可能多樣,少吃各種油炸、熏烤、過甜的食品。
第6招:不要吃得過飽——避免脾胃負擔過重
嬰幼兒臟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雖然發育旺盛,對營養物質需要迫切,但是,脾胃運動消化功能相對不足。若吃得過飽,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容易發生積食、腹痛,導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第7招:多喝白開水——保持黏膜濕潤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上幼兒園、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瓶,渴了隨時喝。注意,要喝白開水,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第8招:不必過于干凈——形成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干凈,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并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第9招: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
雖然過分抗菌、干凈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吃飯前和上廁所后把手洗干凈,可以防止病從口入。
第10招: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讓免疫系統得到鍛煉
當感染不是很嚴重時,盡量不要用抗生素,而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統得到鍛煉。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敵人”時,已經訓練過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出有針對性的免疫力,從而保護身體安全。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