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 A:
血小板數超過400稱為血小板增加多.原發性增多見于骨髓增生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早期等.繼發性增多見于急性感染...詳細 »
- Q:
- A:
血小板高直接結果就是血液高凝,容易形成血栓。也有可能是缺水導致結果中血小板就顯得高。不過關鍵是追查病因,如果是骨髓異常造血導致的,問題就比較嚴重了,醫生是跟...詳細 »
- Q:
- A:
你好,血小板高應排除下列疾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治療:血小板清除術;放射性P32口服或靜注;化療。繼發性(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癥:最常見的原因是出血,組織炎...詳細 »
- Q:
- A:
你好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況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變化早上較低,午后較略高,春天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區較高月經后增高,運動后增高。...詳細 »
- Q:
- A:
您好,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300)x10^9/L。血小板減少的危險就是出血。血小板減少的原因主要有1.血小板的生成障礙,如再障、放射性損傷、白血病、巨...詳細 »
- Q:
- A:
可以出現血栓形成,引起腦梗死或者其他部位的梗塞,應該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預防治療.詳細 »
- Q:
- A:
1、血常規上述異常,首先注意HCT是否升高,看下有無血液濃縮情況2、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可以表現上述增高,但你的升高還達不到診斷真紅的標準,注意動態觀察,必要時...詳細 »
- Q:
- A:
建議您可以采用食療,可以試試“三紅湯”。“三紅湯”由紅棗7枚、紅豆50克、花生紅衣適量組成。三味共同熬湯,連湯共食之,祝您早日康復!詳細 »
- Q:
- A:
你好,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的太多了,例如骨髓生成血小板不足、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酗酒、巨幼細胞貧血、某些骨髓疾病等,所以要去醫院...詳細 »
- Q:
- A:
1)血小板(BPC)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的胞漿脫落而來,形態多樣,大小不一致,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壞,在形成白色血小板栓,釋放血小板因子,促進血凝和血塊收縮等方...詳細 »
- Q:
- A:
無害,不過采集過程中為了防止血液在體外分離和采集過程中凝固,會加入抗凝劑,這些抗凝劑會在血液回輸時輸入身體,造成短時間血鈣降低,也有極少數人對抗凝劑有反應,...詳細 »
- Q:
- A:
您好:正常血小板值為100-300,如果低于說明是血小板減少癥.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很多,具體有:1,各種侵害骨髓而致造血功能障礙的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再...詳細 »
- Q:
- A:
您好;建議患者還是要注意定期復查病情。部分患者在緩解后數月或數年內會復發。不會有后遺癥。注意預防感冒等。詳細 »
- Q:
- A:
血小板增多會導致在微血管內形成血栓血小板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原發性的是見于骨髓增生疾病還有一中是繼發性的組織發生炎癥和壞死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出血治療血小板的目的就...詳細 »
- Q:
- A:
你好如果血小板過低的話會直接導致血液的凝血功能異常會導致出血的發生所以醫生問你的身體是否有瘀點和瘀斑是判斷一下你的病情,建議你服用葉酸和硫酸亞鐵片劑和維生素...詳細 »
- Q:
- A:
您好血小板偏高血液粘稠容易導致血栓增加心梗腦梗的風險如果長期血小板高的話最好是用藥治療最好去醫院查明引起血小板高的原因例如骨髓增生性疾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詳細 »
- Q:
- A:
你好,血小板減少要看具體是多少,如果不低于5萬(50),又沒有出血癥狀,不會影響生活。如果很低,可能會有出血啊,牙齦出血,鼻出血,紫癜,出血點,嚴重的有內出...詳細 »
- Q:
- A:
血小板偏高,有很多情況可以引起的,但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⑴有生理性的,正常人的血小板一般一天有6%-10%的變化,早上較低,午后較略高;春天較低,冬天略高;...詳細 »
- Q:
- A:
血小板減少癥可能源于三種原因: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常見一些藥物引起:引起骨髓再生低下低下或障礙伴全血細胞減少...詳細 »
- Q:
- A:
您好!血小板高的壞處是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頭暈乏力,心前區疼痛,手足麻木。建議可以服阿期匹林和復方丹參片。如果是骨髓增殖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可服羥基...詳細 »
- Q:
- A:
血小板計數偏高時需要高于400乘10的9次方/升才有意義。如果高于這個數值,女性最常見的是缺鐵引起的,其他的原因比如感染,骨髓增殖性疾病等也有可能。建議先說...詳細 »
- Q:
- A:
此病應該中西醫結合治療,單純西醫治療效果不持久且副作用大.你7千的血小板確實比較危險,隨時有內臟大出血的危險.沒有發生是萬幸,萬一發生了死亡率是很高的.激素...詳細 »
- Q:
- A:
你好,這種情況常見于血液系統疾患,建議到醫院做相關檢查,診斷明確后再做治療。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