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思齊 主任醫師副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兒科
新生兒常見和危重疾病救治、早產兒和危重兒營養支持、重癥監護及高危兒隨訪;兒科各類常見疾病的診治和預防保健;嬰幼兒及兒童營養治療、生長發育及智力行為評估。
醫生介紹
1983年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全英班)畢業留校工作至今,美國兩所著名大學醫療中心深造兩年多。長期在兒科臨床一線工作逾40年,歷任中山一院新生兒科主任、大兒科主任、兒科教研室主任、兒科黨支部書記、兒科學科帶頭人及首席專家,現任中山七院大兒科學科帶頭人、兒科學教研室主任,具有豐富的兒科/新生兒科醫療、教學和科研經驗。在國家級和省級的各種學會和協會擔任多項核心職務,每年國內大型學術會議和國家級繼教班授課講座及會診數十次,參加各種國際會議、與頂 級兒童醫院專家對口交流。主持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多項,在專業核心雜志發表論文百余篇,主編專著5部、副主編專著2部、參編專著10部,共50多萬字,擔任8本專業核心期刊雜志的編委。獲“首屆羊城好醫生”“深圳市優秀醫師”等榮譽稱號。
社會職務: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兒科營養支持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委員/學術指導小組成員、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委員兼循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新生兒專委會常委及營養消化學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兼新生兒學組組長/名譽組長、廣東省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圍產營養學組組長、廣東省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顧問、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中國國家科技獎勵項目評審委員會專家、中華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學科組專家、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營養與代謝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營養學會醫用食品與營養支持分會專家顧問。
詳細»- Q:
- A:
新生兒11天中毒引起腦損傷可能會有后遺癥。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狀況,及時就醫。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br/>1....詳細»
- Q:
- A: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首先在發病期間,要做好隔離措施,以此避免交叉感染的問題,皮膚以及口腔的衛生要定時做清潔護理。治療上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當出現高熱癥狀時,可...詳細»
- Q:
- A:
寶寶著涼發燒的處理方法要注意防止患者受涼后是否有其他的臨床表現,比如患者有出現胃腸道的不適,出現嘔吐以及大便次數的增多時,要考慮口服退熱藥物的同時,還要口服...詳細»
- Q:
- A:
寶寶持續發燒,體溫高達38.5度,可能由病毒性感染、細菌感染、免疫反應異常、環境因素或潛在疾病引起。處理時,需觀察伴隨癥狀,適時采取物理降溫,必要時就醫,遵...詳細»
- Q:
- A:
小孩受涼后嘔吐用藥五天仍未改善,喝奶還吐,可能與胃腸功能未恢復、藥物不敏感、合并其他感染、飲食不當、存在胃腸道疾病等有關。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詳細»
- Q:
- A:
小兒葫蘆散和復方毛冬青是兩種不同的中藥制劑,它們各自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在考慮兩者合用之前,需要了解它們的成分、功能以及可能的相互作用。雖然初步評估這兩者在...詳細»
- Q:
- A:
孩子發燒后不燒了但仍哭鬧,可能與疾病未愈、身體不適、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等有關。若哭鬧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詳細»
- Q:
- A:
寶寶這種情況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藥物副作用、腸道感染、飲食影響等。建議及時就醫,明確原因。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詳細»
- Q:
- A:
寶寶出生后不久出現長眼屎、流淚的情況,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淚管堵塞,也可能是眼部感染、上火、鼻淚管發育不全或先天性青光眼等。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詳細»
- Q:
- A:
對于三歲兒童手指甲下出現淤血并發膿的情況,需警惕感染風險,保持傷口清潔至關重要,可采取初步家庭護理措施,若情況未見好轉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