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平 主任醫師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
處理結直腸外科疑難病例,如超低位直腸癌保功能手術、局部復發性直腸癌的外科處理、腹膜后腫瘤、直腸肛門間質瘤、克羅恩病的手術治療、回腸儲袋手術等。
醫生介紹
人物介紹: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普通外科的臨床診治30余年,在結直腸腫瘤、炎癥性腸病及肛門良性疾病等方面有著極豐富的臨床經驗,是推動我國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科發展的學科帶頭人之一。在國內較早開展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并帶動學科的年輕醫生熟練掌握了腔鏡技術。尤其善于處理結直腸外科疑難病例,如超低位直腸癌保功能手術、局部復發性直腸癌的外科處理、腹膜后腫瘤、直腸肛門間質瘤、克羅恩病的手術治療、回腸儲袋手術等。
學術任職:現任亞太地區腸造口康復治療協會中國區主席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外科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日本消化器外科學會會員 美國外科醫師學院會員(FACS) 廣東省醫學會副會長 廣東省醫師協會副會長 廣東省醫學會肛腸分會主任委員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主編 《Gastroenterology Report》主編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編委(SCI) 衛生部《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0年版專家組組長 全國五年制臨床醫學規劃教材《外科學》第五、六版編委、第七版副主編、第八版主編 《中華外科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癌癥》、《大腸肛門外科雜志》特邀編委 七年制、八年制規劃教材《外科學》編委。
科研教學
汪建平教授從事臨床工作30余年。一直堅持在臨床第一線查房、教學、會診、手術。主要研究領域為結直腸癌和肛門良性疾病。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20余項,發表SCI文章30余篇,主持課題“直腸癌保功能系列研究”獲得200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的“胰島移植實驗研究系列”獲1992年衛生部三等獎和省科委三等獎,“結直腸炎癥與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系列研究”獲2011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出版了《胃腸外科學》(副主編)及《消化道縫合器及其臨床應用》(主編)和《胃腸外科手術學》(主編)。汪建平教授還擔任了人民衛生出版社“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副理事長及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五年制臨床醫學規劃教材《外科學》第7版副主編、《外科學》第8版主編。已培養博士研究生30余名,碩士研究生10余名。
帶領團隊對結直腸腫瘤進行了較全面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特別是在低位直腸癌的保功能手術研究方面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系統性和開創性成果,主持研究的“直腸癌保功能手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系列研究”獲200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的“結直腸炎癥與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系列研究”獲2011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對低位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的處理也有豐富的診治經驗,并首先提出結、直腸癌合并不能切除的肝轉移時實施分期肝移植的新觀點,探索出結、直腸癌合并廣泛肝轉移治療的新方法。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直腸癌根治聯合肝移植術治療直腸癌伴肝內廣泛轉移患者,取得滿意效果。
近年來,汪建平教授大力倡導結直腸疾病的規范化治療和結直腸外科專業隊伍的建設。作為衛生部結直腸癌診療規范專家組組長之一,根據國際上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制定了衛生部首部關于腫瘤治療方面的規范-《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0年版),引領全國結直腸外科同道,共同促進了我國結直腸癌治療向規范化、科學化方面的進步與發展,使結直腸癌病人從規范治療中獲益。并牽頭進行了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FOLFOX方案對照同期放化療新輔助治療直腸腺癌患者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為尋找最佳治療方案提供循證醫學一級證據。
針對結直腸癌診療中個體化治療問題,帶領科研團隊從臨床應用的角度出發,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臨床轉化研究工作,早期組建了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成立了華南結直腸腫瘤標本庫,收集了大量的結直腸腫瘤臨床資源,在結直腸腫瘤的早期篩查及診斷的分子標記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此基礎上與諾貝爾醫學/生理獎獲得者Hartwell教授所領銜的美國Arizona州立大學合作成了中山大學結直腸腫瘤生物信號研究所,擬進一步建立結直腸癌疾病分子圖譜,構建早期診斷、化療敏感性和耐藥性的模型,并對所有的診斷及治療進行衛生經濟學方面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全面實施結直腸腫瘤的個體化醫療。
榮譽獎項
主持課題“直腸癌保功能系列研究”獲得200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結直腸炎癥與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系列研究”獲2011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10年丁穎科技獎
- Q:
- A:
減重手術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微創外科手術對胃腸道進行重新“改建裝修”,使胃的有效容積變小,食量大幅度減少,而且曠置了部分小腸,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雙管齊下從而實現...詳細»
- Q:
- A:
減重手術效果雖好,但并不適合每位肥胖癥或糖尿病患者,單純性肥胖的BMI>32,或者糖尿病患者的BMI>27,建議實施減重手術;年齡6至65歲;無其他腹部手術...詳細»
- Q:
- A:
大眾對減重與糖尿病手術的風險存在一定的誤解,手術風險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常見的并發癥主要包括消化道并發癥(出血、瘺、胃食管反流、潰瘍等)、肺栓塞、深靜脈血...詳細»
- Q:
- A:
減重手術術后并不代表飲食可以隨心所欲,還需形成新的飲食習慣,來促進并維持糖代謝的改善,同時又能補充必需的營養,避免產生不適。“如低糖、低脂飲食;根據手術方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