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忠震 主任醫師教授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老專家門診
惡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兒童期腫瘤
醫生介紹
中山醫科大學碩士畢業。1932年10月出生,1954年嶺南大學醫學院醫本科畢業。1963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 液病研究所進修結業。1982年獲WHO獎學金美國M.D.Anderson Hospital 訪問研究。 1965年起從事腫瘤化療研究及臨床工作,先后任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內科主任,腫瘤學教研室主任,腫瘤醫院院長。現任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內科主任導師,衛生部屬臨床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士導師。中國抗協會黨務理事,廣東省抗癌協會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科學顧問。
專業特長:
癌癥化學治療,特別是惡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及兒童期腫瘤。先后參加《腫瘤學》(張天澤,徐光煒主編,1996),《中華內科學》(陳敏章主編1997), 《臨床血液學》(李家增主編1997),《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張之南主編1997),《惡性淋巴瘤現代診斷與治療》(黃一容,管患震等主編,1997)的編寫,曾擔任NAVELBINE, IFOSFAMIDE, TAXOL,TAXOTERE, CPT-11,GEMZAR, TOPOTECAN 等新藥的主要研究人員。
主要科技成果:
1、在發展新抗癌藥物,進行臨床試驗及評價方面作出貢獻。受衛生部委任負責起草我國“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指導原則”。
抗癌藥物卡的研制及臨床研究。獲1992年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新菌抗癌1號》研究獲1991年湖北醫藥局成果一等獎及中國生物制品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阿霉素的臨床研究(994例),獲1993年中華醫學會一等獎。
2、惡性淋巴瘤臨床研究,獲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論文并應邀在第15屆國際抗癌聯盟大會上報告(1990年法國漢堡)。
主要著作:
1、《癌癥化學治療》(張天澤,徐學煒主編《腫瘤學》第6篇第4章P712-759。 天津科技技出版社,1996,12月)
2、《惡性淋巴瘤現代診斷與治療》,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1997,10月,主編之一,并負責撰寫第3章,第9章。
3、《惡性淋巴瘤診斷及療效標準》(張之南主編《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四部分) 科學出版社,1998年2月。
4、《腫瘤學基礎》及《癌癥化學治療》兩篇(陳敏章主編《中華內科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5、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用于治療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癌癥》16(3):217,1997
6、硫酸長春地辛Ⅲ期臨床試驗總結《癌癥》17(3):1997,1998
7、鼻咽癌的化學藥物治療《腫瘤化療新進展,山東科技出版社,1997》
8、大劑量醛氫葉酸合并5FU治療晚期胃腸道癌的探討《癌癥》8(6):421,1989
9、Hodgkins Dis in China,Characterish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J of Cancer Res and ClinOncology Supp Ⅱ 116:143,1990
詳細»- Q:
- A:
你好:分子靶向治療之所以受到密切關注,并引起研究者不斷探究的興趣,是因為它以腫瘤細胞的特性改變為作用靶點,在發揮更強的抗腫瘤活性的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毒副...詳細»
- Q:
- A:
你好:腫瘤是當今難治病之一,近年來,我國中醫學者對這一頑癥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書著者在臨床工作中,通過近千例腫瘤病例,總結出一套治療腫瘤的經驗,研...詳細»
- Q:
- A:
你好:近年來,痛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日趨年輕化,這與人類生仃的外界環境隨著上業化進程而日益惡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導致可誘發癌癥的外界因素在不斷增加。專家指...詳細»
- Q:
- A:
你好:腫瘤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早期體積小范圍局限再加上ct分辨率等問題,診斷有一定得困難對于肺部腫瘤來說,分為支氣管肺腫瘤和肺泡腫瘤.對于型肺癌來說.氣管...詳細»
- Q:
- A:
腫瘤的靶向治療主要是特異性非常高,也就是說它的選擇性高,副作用也就比較小,治療效果非常好的,靶向治療是腫瘤治療發展的前途,它的前景非常廣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