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寒冬,寒冬只是個傳說!
冬季的皮膚不斷受到外界干燥天氣的滋擾,這個時候,無論你用了多少保濕品,多厚的潤唇膏似乎也無補于事。肌膚粗糙、唇裂起皮、口舌干燥……身體每一處部位都向你暗示缺水的信號。其實,除了表面的皮膚滋養,大家可以通過飲食來補“水”,全方位滋養身體。
晨起“補補水”
所謂一日之計在于晨,經過一晚的睡眠后,腎臟排出的水分、呼吸喪失的水分和皮膚蒸發的水分都使身體處于缺水狀態,因此晨起喝水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增加循環血量,滋潤肌膚,達到美容養顏的功效。不過,像果汁、冰水則不適宜早晨空空的腸胃,而添加鹽分、濃度較高的湯等反而會增加機體負擔。真正較好的應該是蜂蜜水、白開水和檸檬水,早晨一杯開水,這既是一次水分補充,又是一種有效的凈化,是醫學公認的健康生活習慣。
第一杯水關鍵詞
空腹:清晨第一杯水必須是空腹喝,否則就收不到促進血液循環、沖刷腸胃等效果。
慢飲,分量以300ml為最佳。
每天必吃水果
在“燥氣當令”的季節,身體需要滋養潤燥。而在很多中國居民的膳食中,水果一般被當成“零食”和“甜品”對待。事實上我們通常說的“補水”并不只是簡單的水分,還包括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一些B族維生素在內的營養元素,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能夠起到“內補”的作用。專家指出,冬季適合食用蘋果、橘子、香蕉、山楂等時令水果,由于冬季氣候干燥,人體會經常感到鼻、咽干燥不適,此時吃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能夠有較好的補水效果,且還有以下養生功效:
蘋果生津止渴、和脾止瀉;
橘子理氣開胃、消食化痰;
香蕉清熱潤腸、降壓防痔;
山楂擴張血管、降血脂、強心肌,防止冠狀動脈硬化。
菜肴少辛少鹽
中醫指出,秋冬潤燥不單只是外部天氣寒冷干燥,人體內臟陽氣不夠,陽虛后陽氣運轉不到全身,產生皮膚干裂、咽干、口干、眼干、大便干結、渾身癢的癥狀。冬季的飲食要遵循少辛、少鹽、增酸的原則,食材方面可選擇白蘿卜、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蓮子等。根據記載,《本草綱目》就稱蘿卜為“蔬中最有益者”。而在烹飪方式上,可選擇多汁的流食,比如蓮藕湯、雪梨羹等,能有效緩解冬季皮膚缺水少油的狀況。